今天是春节后的第一场品鉴会,2月8日,周三,昆明气温13℃,湿度50%。
今天的主考官是田心,这是田心第一次出题。田心说:“今天品鉴的两款生茶(1号样和2号样)各做了28063片,考题是猜出年份和大产区?”
“63方程式”六次出水三次开汤后开始盲品分享。今天的分享很精彩!居然有两位同学认为这两款茶是同一款茶!
年份的判断:大家一致认为1号茶更柔和高贵,像08、09年的,而2号茶涩底更重,像12年的。两款茶都很好喝,顺滑、甜柔、平稳、协调性好,层次丰富,茶香细腻!
答案揭晓:这确实是同一款茶,只是一个压成了饼(1号样),一个做成了砖(2号样),这两款茶基因相同,口感却有差异,大家猜想:是因为砖茶压制的更紧,所以转化的慢些,而饼茶压制的更松,转化就快些?是因为砖茶撬茶不便,容易导致干茶条索断碎开来,冲泡上就比较吃亏?
今年是六山成立十五周年,开年的第一场品鉴会就拿出了六山十周年纪念饼,让我们有机会回味曾经的佳作,不知今年的又会如何?实在是让人期待!这款茶是六大茶山第一次尝试古树料拼配,选用的是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共计十二座茶山的古树原料精心拼配而成。
宋朝时开始闻名天下的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曼砖、曼撒,可以说就是人类种植茶叶的典范。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提到六大茶山的面积时,用了“周八百里”来形容,这表明这六座古茶山是连成一片的。《滇系》一书在谈到六大茶山的位置时就曾说:“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漫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古代典籍中所提及的这六座古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由于它们全处于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因此史称之为江北古六大茶山。事实上,随着人工种植茶树的大面积铺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双版纳澜沧江沿岸一带,均成为优质大叶茶的生产地。除了澜沧江北岸的六大茶山外,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佛海、巴达、南峤、景迈。只是由于一江之隔,古时的交通又不发达,一条江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从而让江南的六大茶山鲜为外人所知。
从西藏雪山一路蜿蜒向南的澜沧江,仿佛上苍赐予大地的一条哈达,在流经思茅、西双版纳时哺育了两岸苍生。西双版纳的茶产地,过去人们习惯将其分为江北和江南。江北也称江内,江南也叫江外。澜沧江之北的茶叶生产以易武为中心,而澜沧江以南,就以佛海为中心。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江北的倚邦、攸乐等古茶山,对许多热爱普洱茶的茶人来说,并不太陌生,而对江南的南糯、勐宋、佛海、巴达、南峤、景迈等茶山,由于历史典籍中很少提及,直到近现代才慢慢的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江南六大茶山与江北六大茶山一样,均盛产优质茶叶。由于这些地方过去都隶属普洱府,因此江北江南的茶山都是“普洱茶”的故乡。尽管由于处地更为边远,使江南六大茶山很少有机会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影响不及江北茶山,但江南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这一事实却无法改变。虽然说一些典籍囿于见识,认为江北六大茶山的茶叶与江南的相比质量要高出一筹,但对普洱茶发展史了解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是茶叶生长的好地方,这里由于海拔、气候、土壤均适于植物生长,再加上澜沧江水的滋润,早已成为茶叶生长的天堂,因此在普洱和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可以说是山山皆锦秀,峰峰出妙茶,区别只是个性的不同。
文、图/六大茶山 部分资料来源于阮殿蓉著作《六大茶山》